学院简介

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是在整合原有的计算机科学系、信息与电子科学系和云南大学计算中心的基础上于1998年4月组建成立,2015年12月云南省电子计算中心并入,信息学院成为云南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。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00余名,研究生900余名,留学生6名。学院现有教职工140人,其中,教授28人、副教授(含高级工程师、高级实验师、副研究员)54人,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0余人,博士生导师26人;入选中国科协“青年人才托举工程”1人,爱思唯尔(Elsevier)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;新增入选或受资助云南省“兴滇英才支持计划”各类人才14人,其中“云岭学者”专项3人、“青年人才”专项10人、“产业创新人才”专项3人和“教学名师”专项2人。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5人,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。

信息学院坚持坚持理工结合,优化专业结构,打造品牌专业,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、通信工程系、信息与电子工程系、物联网工程系、智能科学与技术系、实验中心、公共计算机教学部、高性能计算中心、云南省电子计算中心组成。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国家级特色专业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)、通信工程(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)、电子信息工程(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)、物联网工程(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)、智能科学与技术(省级一流本科专业)5个本科专业;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ESI前1%学科)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B-、省级一流学科)、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、生物医学工程、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,还拥有电子信息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;拥有1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、1个云南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,具有较好的科研平台及团队。

多年来形成了大数据与知识工程、多媒体信息处理与视觉计算、分布式计算与云计算、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、生物医学工程与高原病诊断、无线接入网络阐述与器件、边疆无线电频谱检测等特色优势学科方向。近五年主持、完成国家级/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200余项,科研规模达到8000余万元。其中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余项,经费2000余万元;省部级项目30余项,横向开发项目120余项,经费3200余万元;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、吴文俊人工智能奖、云南省自然科学奖、云南省青年科技奖、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1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,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,出版专著30余部。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,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为服务云南地方经济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与华为、腾讯、百度、中兴、西门子、云南天文台、云南移动等单位,建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。依托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、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等课题,积极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和升级改造,建立了信息技术领域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,出版教材20余部,建成国家级、省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10余门。本科和研究生生源质量和就业率名列前茅,参加“互联网+”、挑战杯和数学建模等竞赛,获CSP西南赛区冠军、各类奖项70余项。

拥有云南大学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(以下简称“实验中心”),是云南大学较早建设的实验室,其前身分别是始建于1953年的无线电专业实验室和始建于1971年的计算机实验室。1990年实验室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实验室“先进集体”,1996、1997年有4个实验室通过省教育厅第一批和第二批“双基”实验室评估,获得了“云南省合格实验室”称号。2004年,“云南大学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”成立。2007年,评为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2015年在实验中心的基础上,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“电子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”。2015年“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”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。


现任领导

党委领导

书记:赵征鹏  全面负责学院党委工作

副书记/纪委书记:谭明川  负责学生工作、纪委工作、统战工作、宣传工作、安全稳定

行政领导

院长:岳昆  全面负责学院行政工作,分管(兼)学科建设、科研工作、博士后流动站工作

副院长:聂仁灿  分管本科生培养、实验室与资产管理、双一流项目建设、设备采购、保密工作

副院长:王津  分管研究生培养、学位点建设、外事工作